图书搜索  
首页 本社简介我社图书最新动态好书推荐资料下载人才招聘联系我们  
  会员登录  
 
[找回密码] [退出登录]
 
  主办杂志  
 
销售排行榜
 
 1:赢在升级
 2:五步组合论(宁高宁管...
 3:零隐患 零事故
 4:情绪流龙头战法
 5:如何成功打造世界卓越...
 6:时间的力量
 7:优秀班组长工作手册
 8:彻底3S:“枚冈流”成...
 9:网格交易法
10:董事会与公司治理(第...
11:卓越绩效模式:职业经...
12:打造灯塔工厂:数字—...

 
 
  图书分类  
经济/管理/商类图书
教育/生活类图书
健康/科技类图书
文学作品/小说类图书
少儿/教育类图书
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类图书
其它
 
  在线投稿  

emph001@163.com

 电话:68701638

 联系人:尤颖

 
  友情链接  
中国企业联合会
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图书出版网
中国新闻出版信息网
全国新闻出版统计网
北京市新闻出版(版权)局

 
  当前位置:我社图书    
 
  我国数字音像产业分类研究  

   
  书名我国数字音像产业分类研究
副书名:
丛书名:
作者:魏超 余博
书号:978-7-5164-0387-7
出版日期:2013年5月
定价:32.00元
责任编辑:谢晓绚
开本:16开
版次:第1版
册数:共1册
 
   

 

前  言

    数字音乐是数字音像产业中发展较早,也较为充分的领域。百度最早是靠MP3起家,苹果也是靠iPod+iTunes模式起家。在唱片业衰败之前,数字音乐就以多种形式蓬勃发展了起来,并极大地挤占了唱片业的发展空间。只是我们应当把这一过程理解为音乐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而非音乐产业的落败与衰亡。
    数字音像产业目前在内涵和外延上亟待界定。有鉴于其外延的不断扩展和内涵的不断刷新,我们只好把针对数字音像产业的研究放在梳理其已经十分丰富却还不断涌现的崭新企业类型和产品类型上。本书收入了15个具体案例,无法穷尽数字音像产业或数字音乐产业的全部,但其代表意义和研究价值显而易见。
    这15个案例,我们又将其分为四个部分。因为划分标准的复杂性,这未必是最合适的一种划分方法。权且抛砖引玉,供有识之士批评教正。我们注意到互动游戏类的音乐软件和插件在最近半年里市场占有率不断抬升。对此,我们难于做出其生命力长久与否的判断,但其生存意义却是显而易见的。还有,音乐产业对于语音平台的深度依赖与紧密联系,也显而易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收入“唱吧”“YY”以及“声音胶囊”的原因。对于类似的产品,我们力争只纳入一个,以凸显这些人选案例的代表性。
    我们也曾尝试过用音乐生产、流通、消费诸环节构成的数字音像产业链作为分类标准,但由于这个行业太过年轻,其产业链和产业结构尚未定型,相关企业自身定位也不够准确清晰,而且变动不居。于是,我们降低了本书在体系上的理论性,令其更多地以案例分析的面目出现,虽然浅显、稚嫩,但是自然、真实。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分工更为清晰合理的产业链与产业结构终将形成,那时我们再来写一部《数字音乐概论》或《数字音像产业概论》似乎更加合适。
    本书写成交稿之际,正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合并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之时。这两个部门的合并,将极有利于针对数字音像产业或数字视听产业的管理,因为广播与出版是两种最主要的传播形式。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下,这两种出版形式之间的融合与交叉,明显多于分歧和差别。特别是云存储和点播的概念,刷新了以往我们对广播或出版概念的理解。
    本书是我们针对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2年度重点课题“我国数字音像产业分类标准和评价体系研究(编号c-9-1)”所做的研究工作的第一步,而且是这一研究阶段形成的初步成果中的第一部分。一份更为全面的研究报告正在写作之中,更多崭新和实际的案例也正在继续整理之中。作为课题负责人,我深感这个题目过于宏大,即便本课题宣告结题,也绝不意味着研究可以终止。一切仿佛都只是一个开始,如此而已。
    另外,本书也是课题组2012年承担的北京哲学社科规划课题“北京市数字音像产业创新性商业模式研究(编号12ZHB012)”的一个前期成果。针对相关企业商业模式,特别是盈利模式的研究,应当是在产业分类研究之后。对于收入本书的案例,我们也特别涉及到了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探讨,提请各位读者予以注意。
    2012年和2013年,似乎是音乐产业的丰收年。在广播电视领域,不仅有雄霸一时的“中国好声音”,连续多年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更有“天籁之声”、“花儿朵朵”等值得期待的大型选秀节目,它们昭示了音乐产业的生命活力。只要有人类,就会有音乐。音乐产业绝不会死,它不过是在改换面目,以适应数字时代而已。我们应该以更加开阔的胸怀和更加积极的态度,迎接一个崭新的数字音乐时代或数字音像时代的到来。

    编者          
2013年4月20日   

作者简介

魏超:
  北京印刷学院教授。1988年7月在河北师范大学取得文艺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主讲文艺理论课;1993年4月调入河北经贸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主讲写作、广告及传播类课程;2006年1月调入北京印刷学院,主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文化传播。现任新闻出版学院党总支书记、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主任、传播学北京市重点学科负责人。近几年来陆续出版《老庄传播思想散论》、  《广告文案写作教程》、  《数字传播论要》、《数字音像产业相关法规文件汇介》等著作。

余博:
    北京印刷学院讲师、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管理专业文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博士在读。兼任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理事,民盟西城区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西城区青年联合会委员会委员。曾多次在《人民日报》、《南国艺术》、《映像》和《大家》等报刊发表文章,并荣获2012年“第四届朝阳区优秀青年人才奖”、“光华龙腾奖——2012第八届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奖”、2011年首届“百名英才激励计划之西城优秀青年人才”称号、“2010第六届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提名人物奖。

 
   
   
 
关于我社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9 Emph.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管理出版社 版权所有
网站联系电话:86-10-68420309 网站邮箱:80147@sina.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箱:100048

京ICP备050682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51号